GPS做靜態控制測量步驟
一、選點和埋石、制訂觀察方案
1、選點:GPS測量并不要求測站之間相互通視,網的圖型挑選比較靈活,只需勻稱布局于全部測區即可。那如果施工階段會有全站儀添加,就要考慮通視的因素了。
2、埋石:GPS級別測量網點一般應設置具備核心標志的標石,標志點標石種類可參照《全球定位系統(GPS)測量規范》。
3、施測前制訂觀察方案,依據定制的GPS控制網布置方案、精度技術標準、GPS接收機總數,后勤交通、通信保障條件等制訂測量方案,包含:明確任務量、挑選觀察時段、及人員設備車輛調度等。
二、郊外觀察
1、架站:對中、平整(提前將儀器設為靜態測量存儲模式、采樣間隔一般為1s~5s,衛星高度角15~25)
2、量取儀器高,(斜高或豎直高,不同廠家、不同型號的儀器要參照說明書進行測量)
3、啟動(鎖星正常一分鐘后逐漸紀錄)
4、測量員紀錄測站信息(測站號、儀器號、儀器高、起始時間及結束時間)
關鍵手記:靜態觀察紀錄信息
儀器號:機身系列號
啟動與關機時間:北京時間(GPS時+8h)
測站提名:字母+數字組合,三四個字符(如:G03)
儀器高:企業米,準確到1mm
三、傳輸數據
用USB線聯接GPS機頭與電腦,電腦會顯示有一個U盤,開啟并進行文件復制,黏貼到電腦中
四、HGO軟件處理流程
下邊通過一個案例,關鍵解讀中海達靜態后處理軟件HGO解算靜態數據的過程。
1、新建工程
開啟HGO數據處理軟件
新建項目
“文檔”→“新建項目”進到工程設定窗口。鍵入“項目規劃”,也可同時特定項目存放的文件夾,按“明確”進行建立新項目工作。
2、項目屬性編寫
“文檔”→“項目屬性”,用戶設置項目內容,通常是設定“限差”:
項目屬性
3、設定坐標系統
“文檔”→“坐標系統設定”,關鍵設定測區參考橢球、投射方式、參數:
坐標系統設定
4、數據導入
建立完任務后逐漸載入GPS外業數據觀察文檔?!拔臋n”→“導進”:
導入數據
數據導入后,軟件會自動產生基線、同歩環、異步環、反復基線等內容。
錄入數據后窗口
5、編輯文件信息
數據加載進行,點擊“觀察文檔”,再點擊右邊的工作區“文檔”菜單欄,即可查看詳盡文件的目錄。雙擊某行,可彈出編寫頁面,鍵入GPS天線高、接收器種類等。如圖。按照此方法進行入錄或編寫所有文件的天線信息。
錄入數據后窗口
6、解決基線
數據加載進行,下一步解決基線,點擊菜單“基線解決”→“解決所有基線”,軟件將采用系統默認的基線解決設定,解決每一個基線向量。
處理方式可視化,全部基線處理過程進展會有表明。此外從“基線”列表中也可以看到每條基線的處理狀態。
基線處理方式
所有基線向量處理完后,網圖中的基線由原來的淺灰變成墨綠色,基線窗口目錄列舉全部基線解的現象:
基線處置結果
基線解決合格后,查驗反復基線,同歩環、異步環是否達標?
若不過關,需要處理組成反復基線、同步異步環的基線,直至所有基本合格,或是在本次測量精度范圍內。
一般基線大部分達標,若有不合格的再獨立解決。
關鍵手記——不過關基線解決的辦法:
1.減少高度截至角
2.調節采樣間隔
3.試著GLONASS不參與解算,或BDS不參與解算、或單GPS解算。
4.調節基線殘差序列。
基線殘差序列處理辦法:
1.把起伏較大的衛星號除去,
2.把偏移中線較大的衛星除掉,
3.除掉衛星信號質量差的衛星。
再度解算!再度解決!直至反復基線、同歩環、異步環所有達標才行。
7、平差前一些設定
基線解決合格后,需要對基線解決成效開展檢核。
隨后進到網平差準備。
在樹型視圖區中轉換到“點”,明確什么網站是基準點。在右側工作區點“網站”,選定網站,點擊右鍵菜單,挑選“變為基準點”,這種點會自動添加到“基準點”目錄。
觀測站點設為基準點
雙擊某網站開展鍵入。
基準點信息編輯
同樣把所有的已知點坐標都編寫鍵入結束。
點擊菜單“網平差”→“網平差設定”,
設定平差參數
8、執行網平差
點擊菜單“網平差”→“平差”:
平差工具
一般選“自動式平差”。軟件會自動依據算起標準,開展自由網平差、WGS84管束平差、本地三維管束平差,及其二維管束平差,并形成平差結論目錄。您可選擇要想查詢的結果,點擊“生成報告”,即可查詢。
9、成效導出
點擊"網平差",選"平差匯報設定",選擇和特定導出內容及格式。
平差匯報設置頁面
以形成HTML格式匯報為例,在平差工具中點“生成報告”,即可導出一個HTML匯報方式對應的平差匯報了。
形成網平差匯報
到此,一個完整的GPS多臺測量基線解算成效,網平差,及其平差后座標成效都已進行。
檢查結果表格,編輯文檔、打印出圖。
以上就是廣西gps經銷商和大家一起科普的一些GPS小知識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
